伏首贴耳
【成语意思】:畏缩恐惧的样子。
【成语拼音】:fú shǒu tiē ěr
【成语声母】:FSTE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用法分析】:伏首贴耳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驯服的样子。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使用程度】:一般成语
【褒贬解析】:贬义成语
【英语翻译】:obey with servility
【伏首贴耳的近义词】:俯首帖耳
【成语造句】:
1、就在这危急关头,该马戏团的驯兽员迅速赶到,这群狮子、老虎顿时乖乖地伏首贴耳地趴在地上不动了。
2、就是他伏首贴耳地受这个绑匪的支配,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一种人性的弱点。
3、这个吴天平,绝对算得上是一代武学大宗师,难怪连龙牙那样骄傲强悍的人,都对他伏首贴耳。
4、那男子却不说话,一双眼眸落在刑司身上那袭墨黑的魈纶上,那一只只的兽,仿佛都在男子的凝视下失了戾气,转而伏首贴耳,瑟缩成一团。
5、谁狠谁就是王,其它不够狠的人,只有伏首贴耳,为奴为俾。
6、嫌优等生心气太高,有两门补考的学生,也未必就肯碌碌无为,伏首贴耳。
7、妈的,不给他一些厉害,他是不会伏首贴耳的,狠狠地揍他!
8、俗话说,橫人都是怂人惯的,你老是伏首贴耳,他决不正眼看你!你给他一个大嘴巴,他立马对你另眼相看,当然第一次出手的,被扇的都有一个接受过程。
【近似成语】:
耳闻目睹: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见亲眼看到。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
耳熟能详:听得多了;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耳熟:听熟了;详:细说。
耳濡目染: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耳后生风: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成语来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 zxyu.com
【成语接龙】:
伏首贴耳 → 耳目喉舌 → 舌端月旦 → 旦暮入地 → 地负海涵 → 涵今茹古 → 古圣先贤
贤妻良母 → 母仪天下 → 下落不明 → 明若观火 → 火上加油 → 油头粉面 → 面如傅粉
粉妆玉琢 → 琢玉成器 → 器宇非凡 → 凡胎浊体 → 体物缘情 → 情至意尽 → 尽忠拂过
过庭之训 → 训练有方 → 方丈盈前 → 前俯后合 → 合从连衡 → 衡虑困心 → 心烦意冗
冗不见治 → 治兵振旅 → 旅进旅退 → 退步抽身 → 身分不明 → 明法审令 → 令人起敬
【相关成语】:
昼伏夜动
福倚祸伏
伏法受诛
潜深伏隩
钓伏渡挽
鹿伏鹤行
伏龙凤雏
破奸发伏
阑风伏雨
降龙伏虎
首尾乖互
白首空归
首尾相援
七首八脚
首屈一指
获保首领
举首戴目
首身分离
低首下心
归正首邱
体贴入微
妥妥贴贴
伏首贴耳
卖儿贴妇
服服贴贴
温柔体贴
体贴入妙
遮掩耳目
耳红面赤
目见耳闻
掩耳偷铃
俯首戢耳
耳闻目见
帖耳俯首
过耳秋风
方面大耳
双豆塞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