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县:培训新模式 就业增活力
芜湖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半城山半城水,独特的自然禀赋成就了这座江南名邑的自古富庶。近年来,芜湖县大力推进创业富民战略,建立健全新的人才培训机制、创业保障体系和服务模式,全县到处洋溢着创业就业的活力。
自主培训:提升员工新技能
先培训,后就业,有技能,好就业。近年来,县有关部门改变以往统一的供给式培训方式,采取培训机构自主培训、校企联合培训、企业自主培训等多种方式,由认定的培训学校和企业就业技能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这一培训模式的转变,不仅激发培训机构更加注重用工的针对性,也使培训实效明显增强。
盾安(芜湖)中元自控有限公司是首批获认就业技能培训的企业之一。该公司人力资源科科长潘先珍说:“放手让企业自主进行培训,这增强了企业岗前培训的针对性,提高了员工的操作技能,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还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一举多得。”前年,该公司共培训200多人次,培训对象为工作不满一年的新员工,每人的培训课时都在40小时以上。“我担任企业的内训师,把亲身工作经验传授给新员工,容易沟通,效果十分明显。”车间调度员刘旺自豪地说。
记者了解到,县内像盾安这样拥有就业技能培训机构的企业还有荣基、多彩以及技师学院、时代职业培训学校等7家职业培训学校,这些培训机构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鼓励创业:另辟就业新渠道
围绕经济社会和人才发展需求,全县上下把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通过提供就业信息、搭建优质服务平台等举措,稳步推进全区就业创业工程。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拓展就业空间,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已成为芜湖县促进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动力。
记者走访了新芜电商产业园的雪影实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新创业的公司,科技含量较高,目前拥有发明专利1项,正在申请审批的专利5项,是一家具有代表性的高科技创业企业。公司负责人何佳俊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核心设备月销售额60多万元,计划结合互联网打造自己的物联网,使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全部实现网络操作。在县内,除了新芜电商产业园,民间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也是热情迸发。
为积极支持创业就业,2015年初,有关部门出台了《芜湖县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对创业担保贷款对象范围、额度、担保方式、工作流程进行明确和优化,将创业担保贷款经办银行由过去的邮储银行、泰寿银行两家扩大到津盛银行和徽商银行四家银行。对符合要求自主创业项目审核通过后,给予一定额度无息贷款支持。据统计,2015年,全县累计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亿元(个人13430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8718万元)。
服务创新:构建便捷新平台
为进一步做好县内就业服务工作,芜湖县在开发区设立了县人社局开发区分局,在经济开发区建立了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大楼,实行一体化服务。建立了功能完备的县人力资源市场,除季节性专场对接、“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退役士兵专场”等各专项招聘活动外,新人力市场确定每月3次,定期开市招聘。
在就业服务中心里,记者看到,大厅显示屏就业信息滚动播出,一些用工企业直接安排人员住点招工,几十位求职者在大厅里,耐心查找就业信息。就业中心负责人黄继告诉记者,除了在就业服务中心窗口开辟创业富民“绿色通道”外,还成立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成功入住8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市场化运作,优胜劣汰,这在全省都是一个创新。开通了人社局微信服务平台,提供“一对一、点对点”个性化就业创业服务;开辟了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载体等近10个版块,收集整理了20余个创业项目。同时,投资1100余万元建设了一个县级和六郎、陶辛、红杨、花桥4个镇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中心,形成了完整的创业服务体系,建立起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全县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政府提升服务职能,推进就业创业。良好的培训机制培养出越来越多适应企业发展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创业又成为富民另一重要手段,新的人才培养机制绘就就业创业的新蓝图。(舒曌雅)
自主培训:提升员工新技能
先培训,后就业,有技能,好就业。近年来,县有关部门改变以往统一的供给式培训方式,采取培训机构自主培训、校企联合培训、企业自主培训等多种方式,由认定的培训学校和企业就业技能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这一培训模式的转变,不仅激发培训机构更加注重用工的针对性,也使培训实效明显增强。
盾安(芜湖)中元自控有限公司是首批获认就业技能培训的企业之一。该公司人力资源科科长潘先珍说:“放手让企业自主进行培训,这增强了企业岗前培训的针对性,提高了员工的操作技能,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还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一举多得。”前年,该公司共培训200多人次,培训对象为工作不满一年的新员工,每人的培训课时都在40小时以上。“我担任企业的内训师,把亲身工作经验传授给新员工,容易沟通,效果十分明显。”车间调度员刘旺自豪地说。
记者了解到,县内像盾安这样拥有就业技能培训机构的企业还有荣基、多彩以及技师学院、时代职业培训学校等7家职业培训学校,这些培训机构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鼓励创业:另辟就业新渠道
围绕经济社会和人才发展需求,全县上下把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通过提供就业信息、搭建优质服务平台等举措,稳步推进全区就业创业工程。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拓展就业空间,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已成为芜湖县促进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动力。
记者走访了新芜电商产业园的雪影实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新创业的公司,科技含量较高,目前拥有发明专利1项,正在申请审批的专利5项,是一家具有代表性的高科技创业企业。公司负责人何佳俊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核心设备月销售额60多万元,计划结合互联网打造自己的物联网,使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全部实现网络操作。在县内,除了新芜电商产业园,民间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也是热情迸发。
为积极支持创业就业,2015年初,有关部门出台了《芜湖县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对创业担保贷款对象范围、额度、担保方式、工作流程进行明确和优化,将创业担保贷款经办银行由过去的邮储银行、泰寿银行两家扩大到津盛银行和徽商银行四家银行。对符合要求自主创业项目审核通过后,给予一定额度无息贷款支持。据统计,2015年,全县累计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亿元(个人13430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8718万元)。
服务创新:构建便捷新平台
为进一步做好县内就业服务工作,芜湖县在开发区设立了县人社局开发区分局,在经济开发区建立了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大楼,实行一体化服务。建立了功能完备的县人力资源市场,除季节性专场对接、“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退役士兵专场”等各专项招聘活动外,新人力市场确定每月3次,定期开市招聘。
在就业服务中心里,记者看到,大厅显示屏就业信息滚动播出,一些用工企业直接安排人员住点招工,几十位求职者在大厅里,耐心查找就业信息。就业中心负责人黄继告诉记者,除了在就业服务中心窗口开辟创业富民“绿色通道”外,还成立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成功入住8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市场化运作,优胜劣汰,这在全省都是一个创新。开通了人社局微信服务平台,提供“一对一、点对点”个性化就业创业服务;开辟了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载体等近10个版块,收集整理了20余个创业项目。同时,投资1100余万元建设了一个县级和六郎、陶辛、红杨、花桥4个镇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中心,形成了完整的创业服务体系,建立起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全县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政府提升服务职能,推进就业创业。良好的培训机制培养出越来越多适应企业发展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创业又成为富民另一重要手段,新的人才培养机制绘就就业创业的新蓝图。(舒曌雅)
上一条:
芜湖县建立首个产学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