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到3月,各种细菌和病毒就开始“活蹦乱跳”。昨日,记者采访了位于康复路的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简称“皖医二附院”)儿科主任易建军,他给大家开出了一份春日里的“防病攻略”。
诊断病情
医生查房
流感、感冒分分清
早春最常见的流行性疾病,就是流感了。易主任表示,流感和普通感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在对症治疗之前,市民先要分清这两种疾病,而最简单的判断标准在于看症状。“普通感冒多为呼吸道症状,比如打喷嚏、流涕、鼻塞,大多数病人5-7天内可以自行好转。”而流感的突出特点则是有较严重的全身症状,“多数患者起病较急,鼻咽部症状相对轻微,但是畏寒、高热、头晕、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还可能有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易主任提醒,预防流感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家庭和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应做到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疾病流行时间尽量避免外出活动,尤其是不要去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日常注意保暖,随温度变化增减衣服。注意饮食营养充足,均衡摄入,不挑食、不偏食,并保证充足睡眠。勤洗手,注意手部卫生。孩子一旦有高烧、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治疗,戴上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易主任还强调,预防流感最好的方式是接种疫苗,未成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老人、医务工作者等都是易感人群,建议优先接种。另外,如果发现孩子的身边有人感染流感,可以让孩子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地服用药物。
碰到“炸腮”别着急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民间也将其称为“炸腮”。这种病分布广泛,多见于冬春季,感染对象主要为幼托、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
易主任介绍说,腮腺炎的主要表现是以耳垂为中心的肿胀,触摸有明显痛感。起病较急,有时还伴有发热等症状。流行性腮腺炎属于自限性疾病,以轻症病例为多,多数孩子都可以自愈。需要提醒的是,它有时会引发其他部位的炎症,如男童的睾丸炎、胰腺炎等等,家长要注意观察并询问孩子感受,及时发现、治疗。
春季咨询较多的另一种疾病是过敏性鼻炎。“有些孩子早晨起来总是打喷嚏、流清鼻涕、鼻痒、鼻塞,喜欢揉鼻子揉眼睛,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反复的出现,并且平时有过敏史或者有家族过敏史,就要考虑患上了过敏性鼻炎。”家长最好带孩子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确定是过敏性鼻炎后,可以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口服抗过敏等药物以及免疫治疗,也可以用生理盐水长期清洗鼻腔来缓解症状。
想长个就得早点睡
春季,也是孩子长个的黄金季。易主任指出,人体的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身高由遗传、营养、运动、内分泌等因素共同决定。家长要持续、科学地监测孩子身高,绘制生长曲线,发现问题要尽早向专业的儿科医生咨询,影响儿童身高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生长激素缺乏,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如生长激素缺乏,生长激素受体缺陷,甲减、生长因子受体缺陷)、骨骼疾病、染色体疾病等,都会导致儿童身高出现问题。不要随意给孩子吃增高保健品或盲目使用各种增高器械。“我院在4月份起,每周五上午开诊儿童保健门诊,提供儿童健康体检、骨龄测评及生长发育评估,治疗矮小症,性早熟等,有需要的家长可以来咨询。”
易主任说,均衡的营养、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均可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和促进孩子体格的生长。“孩子每天都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多跑跑跳跳,特别推荐跳绳、跳高、跳远、摸高、篮球等弹跳性运动项目。”饮食全面,营养均衡,奶制品、鸡蛋等食物中含有各种营养素,有利于长高,可乐、炸鸡等食品一定要少吃。最重要的一点,生长素分泌的高峰是在晚上10点以后,所以一定要让孩子早点入睡。